这年头聊起喝酒,那代沟简直比东非大裂谷还宽!你拿着低度微醺果酒自拍,你爸举着高度白酒说“这才叫酒”,你爷爷揣着玻璃瓶装的老酒念叨“当年这酒能换半袋米”——别慌,不是你喝错了,是每个年代的人,对“酒”的打开方式根本不一样!今天咱就扒一扒各代人喝的酒,看看你精准踩中哪个年代的“酒门”?
50后&60后
有酒喝,就知足
酒是苦日子里的甜
要是问50后、60后“喝酒图啥”,他们大概率会嘬一口酒杯,慢悠悠说:“图个实在。”这代人可是从“勒紧裤腰带过日子”的年代过来的,小时候能闻着邻居家飘来的酒香,都能多扒两口饭。对他们来说,“有酒喝”本身就是件值得高兴的事,哪还顾得上包装好不好看、名字够不够洋气?
展开剩余85%那时候的酒,大多带着股“土味亲切感”。玻璃瓶上贴着简单的标签,写着“XX 大曲”“XX 白干”,产地就是最好的招牌——比如贵州大曲、山东白干,听着就像隔壁村酿的,喝着放心。有时候买酒不用瓶子,拎着个空搪瓷缸子去供销社,打满一缸子能喝上好几天。逢年过节家里来客,倒上一杯这样的酒,配上一盘花生米、一碟酱黄瓜,就能唠一下午。
现在这代人年纪大了,反而更爱喝当年的老酒。不是矫情,是那酒里装着他们的青春——可能是年轻时跟工友加班后分着喝的半瓶酒,可能是结婚时亲戚凑钱买的一瓶好酒。对他们来说,酒的好坏从来不是看价格,而是看“喝着舒不舒服”“能不能想起老事儿”。你要是给他们送花里胡哨的网红酒,他们可能会摆摆手:“这玩意儿没劲儿,还是我那老伙计好喝!”
70后
既要喝得好,也要看得美
酒是日子变好的证明
70后可是赶上了好时候——中国经济开始腾飞,吃饱穿暖不再是难题,大家终于有心思琢磨“怎么过得更精致” 了。这代人对酒的要求,一下子就比父辈高了不少:不仅要酒质好,还得“拿得出手”。
想当年,70后年轻的时候,穿喇叭裤、听邓丽君,连喝酒都要讲究个“时尚感”。以前父辈喝的那些“土味酒瓶”,他们觉得“不够洋气”;酒的名字也得有点讲究,不能再是简单的“地名+酒”。于是,酒厂也跟着变了,80、90年代也成了中国白酒的鼎盛时期,不少酒质优异、包装上档次的好酒都诞生于这个时代。比如五粮液、泸州老窖,都是这时候打响的名头。
这代人喝酒,讲究“喝出品味”。朋友聚会,不会再像以前那样“有啥喝啥”,而是会挑口碑好、口感佳的酒;家里来客人,拿出的酒也得让客人说一句“这酒不错”。对他们来说,酒不仅是饮品,更是“日子越过越好”的证明 —— 从“有酒喝”到“喝好酒”,这一杯酒里,装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现在70后大多已经退休或快退休了,偶尔跟老伙计聚聚,还是会拿出当年珍藏的好酒,一边喝一边感慨:“当年能喝上这酒,可是件稀罕事!”
80后
酒是面,也是社交
喝的不是酒,是人情世故
80后算是“夹在中间”的一代:小时候见过父辈喝散装酒,长大后天南地北的饮料涌进市场,对白酒的“执念”没那么深,可长大后一进职场、一担起家庭责任,才发现“酒”成了绕不开的话题。
这代人现在正是社会的“顶梁柱”,上有老下有小,喝酒大多跟“社交”挂钩。送礼要送有历史底蕴的名酒,比如茅台、五粮液,不是因为多爱喝,是“拿出去有面子”;招待客户要选高端酒,酒桌上推杯换盏间,生意就成了一半。以前年轻的时候,80后可能还会跟朋友凑钱买瓶便宜的酒,就着烤串瞎聊;现在事业有成了,喝酒讲究的东西多了——名气、酒质、稀缺性、情怀,反而价格不是最重要的。
更有意思的是,不少高净值的80后,开始迷上了陈年老酒。不是跟风,是觉得老酒“有故事”—— 可能是某一年创业成功时喝的酒,可能是父亲珍藏多年传给自己的酒。用老酒招待朋友或客户,不仅显档次,还能聊起酒背后的故事,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。你要是跟80后聊喝酒,他们可能会笑着说:“现在喝酒哪是喝酒啊,是喝人情世故!”
90后
喝酒图个好玩
有梗的酒,才配进我的酒杯
90后绝对是喝酒界的“叛逆者”—— 他们生长在消费过剩的时代,什么名酒没见过?对他们来说,“品牌崇拜”不存在的,“父辈的酒”也不是必须喝的,喝酒就一个标准——“好玩,有梗”。
江小白为啥能火?因为它的文案戳中了90后的小心思——“你买的不是酒,是深夜emo时的安慰”;梅见为啥受欢迎?因为它酸甜可口,还能搭配各种水果,拍照发朋友圈颜值高;就连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,都能被他们玩成“秋天的第一杯微醺酒”。90后喝酒,不讲究场合,也不讲究规矩:可能是跟朋友在路边摊撸串,喝着低度果酒;可能是宅在家里追剧,开一瓶气泡酒;甚至可能是在露营时,用保温杯泡点青梅酒。
对他们来说,酒不是“社交工具”,也不是“面子象征”,而是“情绪调味品”。开心了,喝一杯庆祝一下;难过了,喝一杯安慰自己;无聊了,喝一杯找乐子。你要是跟90后说 “这酒牌子大、价格贵”,他们可能会翻个白眼:“牌子大跟我有啥关系?我喝着开心才最重要!”
00后
白酒?算了吧
低度微醺,才是我的菜
00后一出场,“喝酒”的画风又变了——这代人可是“从娘胎里就开始内卷”:小时候上各种补习班,长大后刚进职场就面临激烈竞争,哪有空喝高度白酒遭罪?对他们来说,“悦己”才是人生第一要义,喝酒也得围着“自己舒服”转。
最大的00后现在也才25岁左右,刚进入职场没多久,很多人对白酒的印象还停留在“爸爸喝的酒,好辣”。他们宁愿喝低度酒精饮料,也不碰高度白酒 —— 比如气泡酒、果酒、米酒,酒精度数低,口感酸甜,喝着不难受,还能稍微放松一下。有的00后甚至会自己动手调酒:用水果、气泡水、低度酒搭配,既好玩又好喝,还能发朋友圈“炫耀”一下。
这代人喝酒,讲究“不委屈自己”。不会为了面子喝不想喝的酒,也不会为了社交硬撑着喝酒。要是朋友约喝酒,他们会说:“喝低度的啊,高度的我可受不了”;要是有人劝他们喝白酒,他们会直接拒绝:“我喝着不舒服,就不喝啦”。不少酒厂也瞅准了00后的需求,开始布局低度白酒、果味白酒,毕竟谁也不想错过这波“年轻消费力”。有人说00后“不懂酒”,可他们才不管:“我喝的不是酒,是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!”
其实啊威力财,不管是哪个年代的人,对酒的理解不同,本质上是生活方式不同。从“有酒喝就知足”到“喝得好玩、喝得舒服”,酒的变化,也是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证明。你是哪个年代的?你对酒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呢?
发布于:四川省聚宝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